佛教在中國的弘傳是和佛經的翻譯事業分不開的
最早的翻譯是[迦葉摩騰]、[竺法蘭]在漢明帝時開始翻譯《四十二章經》
據說還有一些其它的經典  這就是最早的翻譯~

在初期(西元二、三世紀)的譯師中  我們不能不提到安息國(在今伊朗一帶地方)的安世高 

月支國的支婁迦讖  康居國(在今蘇聯吉爾吉斯地區)的康僧鎧、康僧會 

和一位有月支人血統的最早西行求法之一的中國僧人竺法護 

同時還有朱士行於西元260年西行求法  由於他們的努力不少經文被翻譯為漢文

這些譯師主要有兩個系統

一是小乘學派~以《阿含經》和《禪數經》之學為主  以安世高為代表

二是大乘學派~以《般若經》和《淨土經》為主  以支婁迦讖為代表  兩派同時並行

 

當時翻譯事業還在初始時期限於各種條件還未能有計劃、有系統地翻譯 

此時所翻譯的經書很少是全譯本  而翻譯文體也還沒確立  但是 

譯師已經出色地做到了開闢園地的工作  為佛教在中國思想界樹立了地位

 

佛教在中國的大流行開始於四世紀  當時中國僧界道安法師是一位重要人物 

是起了很大積極作用的佛教領袖  他是我國最早的熱心傳教者   曾經派遣徒眾到各地大弘揚佛教 

他又是我國第一個僧伽制度建立者  他努力尋求戒律  彌補當時[律藏]不齊全的缺陷 

並制定了當時全國效法的[僧尼規範]~中國僧人出家後  廢除原有姓氏 

一律以「釋」為姓  是由[道安]提倡開始的

道安法師整理了已譯出的經典  撰成了中國第一部「經」

他極力獎勵翻譯事業並第一次總結了翻譯的經驗

在道安法師的引導下翻譯出許多重要經論  集中和培養了許多學者和翻譯人才 

為後來[鳩摩羅什]的大規模翻譯事業預留下潛在的有利條件~

 

道安和他的弟子們尋求戒律的熱心  對於律藏的完備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道安在世時已經得到大量的戒本並且翻譯了其中的一部分律文  可惜那些書已經失傳了

不久之後

來自喀什米爾的弗若多羅和曇摩流支  先後幫助鳩摩羅什譯出了多部《十誦律》 

這部律得到鳩摩羅什的老師卑摩羅叉的協助  在江西大為弘揚

佛陀耶舍(也是喀什米爾人)在西元410年又譯出了曇無德部《四分律》

奉佛音尊者之命  由斯里蘭卡來到中國的僧伽跋陀羅譯出了《善見律毗婆娑》

五世紀初法顯法師遊歷天竺  主要也是為尋求戒律而去的

[法顯]法師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國古代偉大的求法者和旅行家  

他的不朽的「遊記」和其他方面的成就  可能容易令人忽視他

最初求律的動機和這方面的成就  他除帶回許多書籍外並且帶回了

《摩訶僧祇律》和彌沙塞部《五分律》

前者已由他自己和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的佛馱跋陀羅譯為漢文

後者則在他逝世後由佛陀什(喀什米爾人)翻譯了出來

另一位偉大的求法者   七世紀的[義淨]  也是抱著學律的志願而遠遊的   他帶回了律文而且譯出了

[一切有部]的十一種著作  從而使律藏大為完備

漢文譯出的律藏有《四分律》六十一卷  《一切有部律》一百五十七卷  《十誦律》六十一卷 

連同各部的羯磨文和戒本及解釋律文的諸論  先後譯出而今現存的約五百卷

後世中國高僧們關於律部的著作  現存的也有五百卷以上

至於中國比丘戒的傳承在[南北朝]時代  北方傳《四分律》南朝是《十誦律》到了隋朝統一中國

政治上北統南  佛教戒律也是這樣  從隋代起只傳流北方曇無德部的《四分律》

藏語系佛教地區則向來是傳[一切有部律]  傣族地區則流傳著與[斯里蘭卡]、[緬甸]等國

相同的[上座部]律~與《四分律》(法藏部律)同一源流

 

佛教經論大規模有系統的翻譯應該說是開始於五世紀初的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事業有著前人所未有的優越條件 

那就是當時政府(姚秦)的大力支持和在道安影響下聚集的一大批 

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義學僧人的輔助  但是  鳩摩羅什法師的偉大成

就在於豐富的學識和持久的努力 ~

 

這一位有印度血統在今天中國西北(新疆庫車)出生的智慧卓越的大師 

是中、印兩大民族共同的光榮~[鳩摩羅什法師]和後來的[玄奘法師]

是翻譯事業中兩大巨匠

他所譯出的三百多卷典籍不僅是佛教的寶藏而且也是文學的重要遺產 

對於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上的影響非常巨大

在鳩摩羅什法師的講授和指導下造就了成千的人才 

使當時的佛教的地位大大的提高和逄勃發展  就佛學方面來說 

鳩摩羅什法師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於介紹龍樹菩薩創立的中觀系統典籍~

由於他的努力  這一系列的經論著作

《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維摩詰經》《法華經》《大品般若經》《小品般若經》《金剛經》

以及《大品般若經》的解釋~《大智度論》~傳到中國來為中國法性宗開闢了廣大的彊域

其次鳩摩羅什法師還翻譯出聲聞乘一部重要論著《成實論》起初與中觀三論或四論

《中觀三論》《大智度論》相輔流行之後  逐漸形成了獨立學派  在南北朝期間盛極一時 

後人稱為成實師  這一學派在聲聞乘中是比較接近大乘法脈~

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事業在西元401-413年間  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大乘空宗]龍樹、提婆的學說  

羅什之後重要譯師相繼來到  主要經論不斷譯出  如[覺賢]於西元418-421年

譯出《華嚴經》[曇無讖]於421年譯出《大涅槃經》求那跋陀羅於443年譯出《楞伽經》等...

這些經典的譯出對中國佛教義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西元六世紀初[菩提流支]來華(508)創譯[大乘有宗]無著、世親一系的論典  

其中《十地經論》影響尤大   傳習者形成地論師一派(分南、北兩道)

以後真諦三藏(498-569)於西元546年來華   563年譯出

無著的《攝大乘論》和世親的《釋論》564年譯出世親的《俱舍論》

566年到567年又重譯《俱舍論》

 

[真諦]不僅是翻譯大師而且也是一位[義學]大師   來華日久擅長中國語言 

所譯經論隨翻隨講  弟子記述成為義疏~傳習者稱為攝論師俱舍師  

真諦到中國後二十餘年遭逢兵亂  於顛沛流離中仍能譯出一百數十卷重要經論 

形成中國佛教的重要義學派別  是鳩摩羅什以後~玄奘以前二百餘年中貢獻最大譯師~

 

據玄奘所傳述  [戒賢]生於西元528年  由此可以推定[護法]約生於530年 

而真諦生於498年  故真諦長於護法三十餘歲

又真諦譯有陳那著的《無相思塵論》即玄奘譯的《觀所緣緣論》和《解拳論》即義淨譯的《掌中論》

[陳那]是世親的弟子而為護法之師~

可見真諦是介於陳那、護法之間的佛教有宗大師

玄奘所傳以護法的學說為正義  其門下傳述以真諦之學及地論師之說為舊說或舊譯

而稱玄奘所傳為新譯

古人唐靈潤歸納有十四義不同

如舊譯認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新譯則認有一分無性(佛性)有情

舊譯認為佛果理智不二

新譯則認為理智各別(即分斷、智二果)

舊譯於三性中遍計所執及依他起二性俱遮

新譯唯遮遍計所執

舊譯以緣起之本唯在第八識

新譯則各識及相應心所皆為緣起之本

又真諦譯之《轉識論》以阿陀那(阿賴耶識之別名)為第七識新譯則以為第八識

真諦所傳之攝論宗更立第九識新譯則無此說

總之

新舊兩譯同屬[有宗]宗旨相同  因時代先後各成一家之言  義解稍有差異也很自然

但真諦所譯傳之學在隋唐之際的中國佛教界曾激起很大波瀾 

因而

引起了後來玄奘法師到印度去深入研究的動機 

真諦來華後至玄奘赴印前的八十餘年中(546-627)印度佛學

也經歷了劇烈的變化  最初護法和清辨興起了[空][有]之諍

接著月稱和清辨同室操戈而使[空宗]分成為[自續]、[應成]兩派

月稱又和月宮進行了長期的論戰

護法的弟子法稱也對祖師陳那的因明進行新的改革

學說總歸是辨析日精、後勝於前的

玄奘法師所承之學大體說來是較舊譯更為精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obox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